【影人】人與環境生態·攝影說|我們的文明應該被這樣銘記
時間:2022-07-06 13:14:48 來源: 作者:人與環境攝影大賽
《精靈家園》李美澤 | 攝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龍營圍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連片海岸——龍營圍萬畝蠔場。龍營圍毗鄰國家級紅樹林生態保護區,無污染源,生態環境自然、優美。村民們憑著自身的勤勞和得天獨厚的天然優勢,在海上打造了連綿十多公里的蠔場。村民們靠海致富,營仔鎮蠔產品遠近聞名。在規模壯觀、縱橫有序的新蠔場上,成千上萬只寓意著吉祥的海鷗,時而漫天飛舞,時而停在蠔樁上小憩,使寧靜的海邊灘涂顯得更加生機勃勃。這里的十里蠔場成為精靈們的幸福家園。
當前,全球變暖、海洋污染、臭氧層破壞等環境問題不僅困擾人類,更嚴重影響地球其它生物的生存。
在2022六五環境日,我們請生態攝影師們談了談作品與生態感言,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本期,我們又邀請了幾位生態攝影師。帶大家走向黃河、古村落、可可西里……
注:以下攝影師排名不分先后。
01李滿青 李美澤
李滿青:中共湛江市委黨史研究室一級主任科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廣東新聞攝影學會和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校攝影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湛江市攝影家協會和湛江市音樂家協會副秘書長,湛江市歌詞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湛江市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優秀攝影志愿者,攝影和音樂等作品多次在全國、省和市等各大主流媒體發表并榮獲全國、省和市各種比賽獎勵。
李美澤:中國工商銀行廣東湛江霞山支行負責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金融攝影家協會會員,攝影作品多次獲得湛江市文藝精品扶持獎。
《紅嘴鷗重返福地——廣東湛江霞山區觀海長廊》 李美澤 | 攝
【作品說明】
紅嘴鷗體形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嘴和腳皆呈紅色,紅嘴鷗喜集群。
每年秋冬季節,成千上萬紅嘴鷗跨越萬里之遙來到廣東湛江市區逗留和覓食,茂密的紅樹林里,候鳥集結、蹁躚起舞的景象成為這座濱海之城一道別致的風景線與城市文明的名片。
【環宣感言】
《廣東省湛江市廉江高橋千頃紅樹林一角》李滿青 | 攝
隨著湛江市逐步成為廣東省重工業之城,曾在一段時間內引發了當地百姓對自身生存環境的重視和擔憂,令人可喜的是近年湛江市空氣質量仍穩居全國前列。
為打造廣東生態建設的新名片,去年當地政府又提出打造“紅樹林之城”計劃。湛江地處祖國大陸最南端的雷州半島,三面臨海,海岸線長,海灣眾多,灘涂廣闊,氣候溫暖,是紅樹林生長繁殖的好地方,紅樹林濕地資源十分豐富,約近萬公頃,是我國紅樹林主要分布區,約占全國紅樹林面積33%。
預計三年內,當地要營造和修復紅樹林面積4183公頃,其中,營造紅樹林2813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1370公頃。
——@李滿青 李美澤
02宋林繼
現居山東威海、青島,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經濟學碩士,高級經濟師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大學(威海)、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兼職教授。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青海野生動物攝影協會專家組成員。人民日報十佳圖片攝影師,自然影像中國、視覺中國簽約攝影師,人民圖片網、中國新聞圖片社簽約攝影師。2018年以來200余幅攝影作品在國內外重要品牌賽事獲獎,其中金獎30多個,入選27屆國展,獲吳印咸攝影師資助獎,山東13屆省展金獎。
《瞧這一家子 黑頸鶴》宋林繼 | 攝
【作品說明】
鳥是地球的精靈,有了它們,大自然才會如此充滿靈性和絢麗多彩。鳥類對生態環境有著天然的洞察和識別力,有著超越人類抗擊風險的能力,有著撫養下一代的強烈責任和堅守……閑暇之余,置身曠野,隱匿林中,享受清新空氣,聽鶯聲燕語,忘我境界;看飛鳥翔集,心隨鳥動,充滿正能量和接地氣。
宋林繼 | 攝
你會被鳥的精彩行為所吸引,聆聽鳥兒的訴說,體味著鳥兒覓食的艱辛,感悟著鳥兒豐富的情感和忠貞的愛情,驚嘆著鳥兒千萬公里長途遷徙的毅力和艱辛。力求用生動的畫面去反映鳥與鳥之間、鳥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用影像的力量喚起公眾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和對鳥類的關愛。
宋林繼 | 攝
上圖為生活在山東威海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的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梅花鹿。這里四面環海,是全國唯一的“海上森林公園”,也是山東省海洋地質公園。
上世紀70年代初期,這里從外地引進了7只,放養在占劉公島面積74%的海上森林公園,經過多年保護,劉公島上的野生梅花鹿增加到200只左右。
宋林繼 | 攝
梅花鹿特別機警,一有風吹草動,就以超快速度奔跑。梅花鹿的毛色,隨四季、自然的植被顏色變化而改變。冬季和春季全身以灰色暗調為主,身上的梅花也不明顯。夏季大自然植物郁郁蔥蔥,它們身上的毛色和梅花也清晰艷麗。毛色變化也與梅花鹿季節性的食物有關,是它們長期進化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自我保護機制,也印證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
宋林繼 | 攝
【環宣感言】
攝影是發現美、留住美、感受美、分享美的愉悅過程。作為生態攝影師,我能夠最直接地感受到這幾年我國在生態治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樹更綠了,鳥兒和野生動物更多、更歡快了。
宋林繼 | 攝
拍攝鳥類和野生動物,既充滿情趣和魅力,又充滿挑戰性和成就感,通過影像的力量喚起公眾對野生鳥類和野生動物的保護,呼吁人們愛護環境,保護濕地和草原,為鳥和野生動物創造更好的生存空間,讓鳥和野生動物的千姿百態映入心靈。
2022年我會繼續用影像發聲,喚起公眾更加自覺地從我做起、保護生態環境,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宋林繼
03戴安娜
美國攝影學會會員、中國女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香港中國旅游出版社資深簽約攝影師、中國攝影網簽約攝影師。港深珠澳攝影聯盟主席團成員、2020年度《人民攝影報》明星攝影家、《美篇》2021年度優秀攝影師、華為及榮耀特約攝影師、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
《犀牛石》 戴安娜 | 攝
一個人,在天地之間,可以有多渺小,就可以多偉大;可以有多短暫,就可以有多永恒。渺小與偉大之間,短暫與永恒之間,就是人內心的選擇。
《叮囑》 戴安娜 | 攝
臨行前的叮囑,是我最后的行囊,也是我唯一的牽掛。我會遠行,還會重回你的身旁。
【環宣感言】
天地之間,人是渺小的。大自然是神奇的,它創造了人類,哺育了生靈,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礦產、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潔凈的空氣……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是一種得不償失。人只有尊重大自然,與其平等共處,相輔相成,這才是最自然的生態。
作為一個攝影人,相機就是我們的語言和工具,影像代表我們的心聲和訴求。希望這個世界通過我們的影像,記錄自然界的美好,宣傳優質的生態,讓人與自然環境達到最美好的和諧,這也是攝影人的一份神圣職責。
——@戴安娜
04王世鈞
網名曠野,就職于山西省陽泉市城區人民政府。中國藝術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山西省長城攝影協會副主席、山西省陽泉市旅游攝影協會顧問。長期從事太行風光、生態環境攝影。作品入選第四屆深圳國際攝影大展和第五屆世界華僑華人攝影展,并多次在國際、國內和人與環境攝影大賽中獲獎。
王世鈞 | 攝
黃河壺口瀑布位于宜川縣城以東35公里,吉縣城西45公里處的秦晉大峽谷黃河河床中,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其氣勢雄渾而享譽中外。壺口瀑布,是由于黃河流至壺口一帶,兩岸蒼山夾峙,把黃河水約束在狹窄的黃河峽谷中,河水聚攏,收束為一股,奔騰呼嘯,躍入深潭,濺起浪濤翻滾,形似巨壺內黃水沸騰。巨大的浪濤,在形成的落差注入谷底后,激起一團團水霧煙云,景色分外奇麗。
王世鈞 | 攝
黃河壺口瀑布聲如雷鳴,氣勢壯觀,它以排山倒海的獨特雄姿著稱于世,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也是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征。壺口瀑布,號稱“黃河奇觀”,是黃河上唯一的黃色大瀑布,也是中國的第二大瀑布。
【環宣感言】
王世鈞 | 攝
黃河是我們自古以來的母親河,由于氣候的變化,和我們人類無節制的開墾放牧使得黃土高原的植被不斷破壞,土壤結構變得疏松,肥力下降,草木越來越少。大量的泥沙流入黃河里,清澈的水失去了明亮變得又黃又濁,成了真正的“黃河”。因此,我們要用手中的鏡頭多記錄黃河的變化,喚起人們對黃河保護的意識,使我們的母親河成為水草豐美,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
——@王世鈞
05屈昶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大量拍攝于甘肅境內的風光、人文、紀實類照片在學習強國平臺,新華影像、視覺中國、《中國攝影報》、《張掖日報》等媒體刊登發表。
《和諧共生組圖之一》 屈昶 | 攝
【作品說明】
在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新壩鎮,2020年發現了多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鵝喉羚在村莊附近棲息。
鵝喉羚警惕性高,一般發現人活動就跑,拍攝難度大。這次隱蔽得好,近距離拍攝到了10多只在牧羊人挖的聚水池里飲水、嬉戲的鵝喉羚。
《和諧共生組圖之一》 屈昶 | 攝
鵝喉羚在村莊附近出現覓食、飲水,得益于本地政府不斷加大生態保護力度,使生態環境逐年改善,特別是野生動物保護中,嚴厲打擊獵殺捕獲野生動物的行為,使野生動物有了更多的生存環境。為鵝喉羚等野生動物營造了安定的繁衍棲息場所。
【環宣感言】
環境問題日益嚴峻的今天,生物多樣性對于保持環境的穩定性和觀賞性方面極其重要,人類已經意識到保護動植物的重要性。作為環境改善后最大的受益者,人類理應擔負起這個重責。如果您既是動物愛好者,又喜歡攝影,那么就會自然而然地,想去那些可以觀看野生動物并享受大自然的地方。當您從這些野生動物的表情中看到喜悅或者悲傷的時候,您才能真正體會到這份世間難得的感動。
——@屈昶
06郭成炎
文創從業者、策展人。二十余年策展經歷,先后主持策展世界糖果文化、巧克力藝術、玩具藝術、環保藝術、潮流藝術等主題展覽, 人文生態攝影人。
郭成炎 | 攝
【作品說明】
高掛的紅燈籠,代表著古鎮老街最后的文化堅守,卻充溢著一種難以言說的落寞。尤其是隨著更多年輕人進城務工或遷出,無論是古村落還是當前的農村,正變得如此的空曠,或許在未來幾年,會有大量的農村消失。
作品很現實地記錄了當下古鎮或一部分村落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堅守與疏離。閑置的、有些殘缺的老房子,紅燈籠似乎是它與現代感的唯一連接。
身著懷舊服裝的年輕人,步履輕盈地路過老房子。兩相對比,給人一種時空交替的錯覺,既熟悉又疏離。
古鎮曾經也是熱鬧繁華的街市,只是隨著時代變遷而衰落。但古鎮卻是富含文化歷史韻味的人文景觀,應予以保護和重置,吸引年輕人的駐足,讓原生態文化得以傳承。
村落文化,是人類的本色文化 ,可以說是人類文明進化的出發點,很樸素,卻很有感情和記憶。不要讓村落文化成為現代人的一個念想。
【環宣感言】
現代社會在發展建設過程中承載著人類文明情感和記憶的古村落、老建筑正瀕臨消失,關注和保護它們刻不容緩。作為經常關注人文生態的攝影愛好者,期望透過鏡頭將更多樸素的原生面貌帶到公眾面前。人文生態環境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客觀存在,和自然生態環境一樣都應該受到保護。
——@郭成炎
07夏云鵬
資深媒體人、攝影家,曾參與新疆絲綢之路古道羅布泊沙漠穿越探險活動,“荒野戰地記者”。
夏云鵬 | 攝
【作品說明】
我國三江源楚瑪爾河流域及周邊地區,是平均海拔達4500米的最大一片無人區——可可西里。這里是高原特有野生動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驢等集中及唯一棲息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起非法偷獵者大量涌入,對藏羚羊血腥屠殺,使生活著的大約100萬只藏羚羊數量驟降,瀕臨滅絕。這里已經不是無人區,簡直是無法區 。
夏云鵬 | 攝
曾經,在卓乃湖畔即將產仔的懷孕母羊,在面對眼前的槍口時,沒有逃走,而是用它乞求絕望的眼神望著獵人,然后兩條前腿撲通跪下,兩行長淚從它眼里流了出來。握槍者瑟瑟發抖。
陰冷的罪惡的槍口,激起了人們的憤慨,凝聚成保護生命、敬仰自然的一腔熱血。可可西里依然是一個遙遠而神秘的存在,藏羚羊以及一切原生稀有生物在原本屬于她們的天堂樂土上,卻一直遭受厄運,這喚起了一批又一批的“索南達杰”們前仆后繼,去與邪惡征戰,去捍衛生命精靈。
夏云鵬 | 攝
深圳年逾八十的徐桂芹鼓勵我:生命守護和攝影藝術站到一起,這是自然的力量帶上一雙智慧的眼睛和純潔的心靈!
【環宣感言】
夏云鵬 | 攝
美麗的三江源,廣袤的可可西里,在最純凈的天地間,感受到的只有對大自然的敬畏,感受對生命的敬意。
正是本著這樣的敬畏和敬意,我作為“荒原戰地記者”在高原跋涉整整十多天,進行巡護和宣傳,將保護可可西里、保護藏羚羊的理念, 推向一個更深層、更直觀的推廣。 不親身走這一遭,也無法體會到這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雪村落》夏云鵬 | 攝
憑著對自然和生命的熱愛, 去對抗高原反應,去對抗沿途的種種艱苦。這是我們攝影人甚至更多人的步伐。 我們親眼目睹了藏羚羊的遷徙,那是雌羊懷孕后在產前約一個多月時,踏著冰雪,從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 山等地浩浩蕩蕩穿越荒漠,前往千里之外的“大產房”——太陽湖、卓乃湖周圍集中產仔,最大的群體數量可達3000 只以上。 產后回遷,它們要返回原路去尋找自己的丈夫或父親,當數萬頭藏羚羊從那亙古莽原上走過時,生命在這片無人之土綿延亙古。
夏云鵬 | 攝
讓更多人看到可可西里的雄奇,讓更多人看到藏羚羊的婀娜,這些都是大自然造物神奇的恩賜,當這樣的影像呈現在 公眾面前時,希望所有人都能對我們共同的家園心懷感恩,希望更多人保護她,而不是破壞她,希望更多人能被所有美好的 生命同居于一片土地上而感動。
夏云鵬 | 攝
在可可西里,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經歷了變幻無常的荒漠風云……大漠孤煙才在我的腦海中有了最動人的畫面。 也是因為他們,我感受到了一種敬畏生命的強大力量。
誰都知道,這條路不好走。前方還有更高的山需要攀登,更長的路需要邁步從頭越,遠方并無終點。
——@夏云鵬
2022人與環境攝影大賽
同步征稿中
歡迎關注、參與投稿
第12屆人與環境攝影大賽(展)作品征集
2022年6月5日-10月10日
郵箱投稿
shuu2010@sina.com
微信投稿
關注大賽微信(syds2013)
直投(備注:“作品名+聯系方式”)
咨詢電話
18016270608(微信同號)